一、明陽集團
2021年5月12日晚間,風電巨頭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的議案》。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5GW高效光伏電池和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項目總投資金額預計為30億元(不含流動資金)。

明陽智能表示,公司持續關注光伏行業的發展,十來年一直持續相關投資,包括砷化鎵、碲化鎘,而異質結電池屬于薄膜電池與晶硅電池的結合,是公司長期重點關注的方向。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投產后,公司將憑借自身資源優勢和光伏技術優勢,與公司風電業務相結合,在光伏行業廣闊市場前景下,開拓高效光伏產品市場需求,擴大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布局。
此次投資項目建設周期為5年。項目預計分三期投資,第一期投資金額為6億元,2021年完成一期自建廠房年產1GW高效光伏電池+1GW高效光伏組件產線建設;2022年完成二期在一期基礎上擴充至年產2GW電池+2GW組件產線建設;2025年前完成三期新建年產3GW電池+3GW組件產線建設,合計共投資建設年產5GW高效光伏電池+5GW高效光伏組件產能。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CEO助理兼資本市場部總經理潘永樂表示,公司正在全速打造覆蓋“風、光、儲、氫”的矩陣式智慧化新能源產業體系,光伏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體系將成為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本次投建的新項目將對公司新能源產業的立體化布局起到實質性推進作用,助力公司深耕新能源市場,有效延伸產業鏈,多維增進與現有產業鏈客戶的深度合作。
二、龍源電力集團
從1月21日舉行的龍源電力與聯盛新能源合資簽約儀式上了解到,雙方將共同出資設立分布式能源投資運營平臺,以“十四五”期間每年GW級增量為目標。對于該合資公司的市場定位,龍源電力集團的預期是“從全球第一,到另一個全球第一”。

在光伏發電領域,龍源電力在青海格爾木、西藏羊八井、甘肅張掖等地區建有一批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建成國內首家屋頂光伏電站。目前,龍源電力光伏發電裝機190MW。這意味著,未來五年,龍源電力的光伏業務將迎來大跨步增長。

與動輒幾萬千瓦、幾十萬千瓦乃至數百萬千瓦規模的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要迷你靈活得多,從幾千瓦到數千千瓦不等,可以直接安裝在個人和工商業屋頂上,更易于就近消納。七八年前,當中國光伏企業紛紛盯著地面光伏電站開發時,聯盛新能源集團開始大規模投資分布式電站,其工商業分布式電站投建數量目前位居全國前列。

本次龍源集團選擇與聯盛新能源集團合資,可謂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一家是全球風電龍頭巨擎,一家是發展迅猛的分布式能源獨角獸,央企的資金實力、產業布局和資源優勢,加上民企的管理機制、效率優勢和創新意識,必將引領新能源行業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新浪潮。
三、金風科技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得到眾多企業的關注。當然在現階段,單一的新能源項目還存在一定的劣勢,需要通過搭配其他措施進行綜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新能源的優勢。
2021年11月25日,由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潤新能”)投資的天潤新能武穴潤享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在湖北省武穴市開工建設。
據悉,該一體化項目將分為分兩期進行建設,總容量250MW,總投資約14億元。就容量和投資而言,在新能源投資項目中并不算大,但卻釋放出又一龍頭企業進軍光伏的信號!
據企查查顯示,天潤新能為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在綠色能源領域擁有10余年成功經驗,截止至2020年底,累計核準逾1400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772萬千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公布),在建項目約160萬千瓦。但發電項目多為風力發電,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涉及較少,同時也是天潤新能首次在湖北省的首個風光儲一體化項目。
至于金風科技,則是我國風電龍頭企業。資料顯示,金風科技成立于1998年,官網稱之為第一次創業的開始,并開創了中國風機制造的新紀元。此后,金風科技又展開了內部稱為第二次創業的三個階段。一舉成為我國風電龍頭企業。
目前,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73GW,在運維服務量超47GW,逾40,000臺運行風電機組遍布世界。據中國風能協會數據顯示,從2011-2020年,金風科技都是中國風電整機裝機容量最高的企業。
市值方面,截至11月26日,金風科技在A股股價收于18.49元,總市值為781.22億元。
但在大好形勢下,金風科技也存在一定的隱憂,增速放緩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5.5億元,實現凈利潤30.13億元,同比增45.61%。表現非常不錯,但如果跟身后的明陽智能相比(遠景能源尚未上市,無法得知具體業績),就顯得有些弱勢。
今年前三季度,明陽智能實現營收151.26億元,同增109.79%;歸母凈利潤9.33億元,同增81.61%;
這樣的情況并非首次出現,而是早已有之。
2020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收562.6億元,同比上升47.12%;歸母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34.10%。就已被明陽智能同期的增幅超越,后者在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4.6億,同比增長114%;實現歸母凈利潤13.7億,同比增長92.8%。
利潤率方面,2020年金風科技風機及零部件業務毛利率為14.41%,明陽智能則為16.89%。風電場服務業務上,明陽智能毛利潤高達61.73%,金風科技則是-2.74%。
市值方面,兩者的差距更是遠低于營收水平,過去一年,明陽智能市值漲幅超過100%,截至今日已達614.68億元。跟金風科技的差距大幅縮小。
今年9月28日,明陽智能總投資高達50億的5GW異質結光伏電池項目落戶鹽城,正式進軍光伏,為后續業績增長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金風科技自然也不能落于下風。
當然,行業龍頭在不同新能源領域進行布局,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早在年初就已宣布進軍氫能,鋰電龍頭寧德時代也已進軍光伏,金風科技建設風光儲一體化項目,也符合當下多種新能源綜合利用的趨勢。
此外,閩東電力,福建寧德市目前唯一的國有上市企業,此前以水電、風電開發為主,而從2021年開始密集布局光伏。早在2021年5月,閩東電力便與寧德周寧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周寧縣域內開展集中式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投資建設工作;7月,閩東電力通報,與福建屏南、周寧、拓榮、古田4縣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擬在當地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
事實上,風電企業加碼光伏也不僅僅局限于電站開發,更是殺向光伏制造領域。同為風電整機制造商,明陽智能于5月12日公告,擬投資30億元建5GW光伏高效電池和5GW光伏高效組件項目,技術路線為異質結。根據規劃,2021年完成一期1GW電池+1GW組件產線建設;2022年完成二期在一期基礎上擴充至年產2GW電池+2GW組件產線建設;2025年前完成三期新建年產3GW電池+3GW組件產線建設。
風光等一體化項目將成主流
風電軍團“揮師”光伏,除了光伏自身的經濟吸引力外,順應能源結構調整或是大勢所趨。
當然,龐大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除了電網端的使能外,電源端的自適應至關重要。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也下發文件,指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風光火儲、風光水儲、風光儲,通過各類能源協調互補,提升電力質量和效率,符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根本之道。也有投資者評論:“新型電力系統下,用戶端并不在意到底是風電還是光伏,風光等業務合體或將成為更多開發企業的主流選擇。”
可以看出,風光等一體化項目多以GW級規模起步,此外聯合投資模式漸起,風、光、儲企業“抱團”。
原標題:烈火烹油!又一波軍團殺入光伏!